專題分享

專題分享

開學系列 - 獎賞學習壞處多?2步懂自主學習

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讀書懶洋洋,對學習提不起興趣,做甚麽事都「慢三拍」。亦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在年幼時對周邊事物充滿好奇,喜歡探索,長大後卻越來越缺乏學習動機,甚至討厭學習。回想一下,你用甚麽方法推動子女學習?有否對子女說過類似以下的話呢?
「只要你完成這一頁工作紙,我便獎你一顆糖。」(幼稚園階段)
「只要你今次測驗有九十分,我就讓你在麥當勞舉行生日會。」(小學階段)
「只要你今次期考能考獲首三名,我便帶你到日本旅行。」(小學或中學階段)

 

我們喜歡用獎勵鼓勵孩子用功讀書,但是,這些獎勵背後蘊藏着深遠的負面影響。當拿取好成績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獎勵時,一旦獎勵不再出現或獎勵失去了價值,孩子便不再努力溫習。我聽過一個幼稚園學生對父母說:「我不想吃糖了,我能不做工作紙嗎?」

亦曾遇過一個中學生,他小學時品學兼優,對父母言聽計從,但升上中學後便沒有學習動力,他說:「我不喜歡父母『要脅』我讀書,那些獎勵現在對我來說已經沒有甚麼意義!」

 

身為父母,我們當然不是存心「要脅」孩子,但把學習與獎勵掛鈎,容易令他們把學習看成獲得獎勵的手段。要推動子女持續地用功學習,學習動機必須是由個人內在所推動而非單靠外在的因素。「內在動機」是指發自內心的求學精神和追求自我進步的渴望。在21世紀急速發展的社會,我們必須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達至終身學習,而不是利用各種獎勵或懲罰手段,威逼利誘孩子跟從我們的指示。我們應從小向孩子灌輸正確的學習態度,讓他們知道學習是個人責任,而非只向父母交代。

 

不同學者曾就如何培養自主學習作深入研究。在眾多理論中,心理學家Ryan和Deci(2017)的自決理論對自主學習背後的心理機制有獨到的分析。根據自決理論,有三個因素能有效推動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,培養自主學習。這三個因素即能力、自主和關係。在教養孩子的道路上,假如我們能協助他們強化這些關鍵要素,孩子便能學會自主學習,並能享受學習。

 

賦予孩子「能力」處理事務和作自我監控

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,我們需要時刻賦予他們信心,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個人事務和作自我監控。從幼兒時收拾玩具,到在學時收拾書包和做功課,再到自行溫習,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立能力。有些父母喜歡坐在孩子身旁陪伴他們做功課,但這樣做會令孩子變得依賴,反而增加他們對學習的無力感,削弱自信心。

要培養子女自主學習,我們可鼓勵他們盡力自行完成所有功課,如有需要再尋求協助。我們可安排一個寧靜的環境,遠離玩具或其他妨礙專注的事物,讓孩子專心致志做功課。書桌上可放字典或其他相關書籍,以便他們隨時查閱。我們應鼓勵孩子在過程中自行動腦筋解題,主動尋找答案。如孩子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所有功課,他們便可自行利用餘下的時間休息、遊戲或做運動。這樣,孩子便有動力盡快完成功課,以便享受自由時間。

 

雖然他們有時未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功課,或未能解決一些功課上的難題,但他們在過程中曾付出努力,嘗試自行解難,並學會獨立思考和紀律,這些積極的學習態度對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,父母不單要加以肯定,也應從小培養。

 

當子女能自行完成功課,父母可進一步鼓勵孩子自行溫習。例如在默書時,把背默內容背誦後,自行默寫及核對,然後再作改正;溫習作業時,把原有的答案覆蓋,然後自問自答;做練習時,可計算所用時間,並在完成練習後自行核對答案。假如子女在溫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向我們請教,我們不需急於給予答案,而應引導他們思考,讓他們逐步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。我們應鼓勵子女自訂溫習計劃和時間表,讓他們監察自己的進度,並在有需要時訂立改善計劃。我們亦可鼓勵孩子多留意時事及學習課外知識,把有用的資料用紙筆記下,通過整理及書寫資料,有助加深記憶,促進學習。在學習過程中,孩子逐漸學會自主,對自己能掌握知識而感到滿足。

 

在子女能力範圍內,父母可適當地調節對孩子的要求,但期望必須是合理的,否則只會削弱孩子的學習動機,並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。要令子女自主學習,必須賦予他們學習的能力和信心,只要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得到,逐步建立自信心,便能擁有心理健康。孩子的心理素質越高,自主學習能力及內在學習動機便越高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

 

《迎接未來的四大能力──家長與孩子一起踏上成功之路》

編者:石美寶、李子建、姚偉梅

出版社:香港中華

出版時間:2019年7月

(點擊書封,購買本書)

來源:橙新聞 – 親SON教

© 2024 ECzone. 版權所有.

最佳瀏覽瀏覽器類型和版本:iOS 12+、Android 10+及最新版本的 Chrome、Firefox 和 Edge
ecz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