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園地

學校園地

「小小歷史學者培訓計劃2024-2025」- 龐隆傑、吳梓淏、馬梓浩

一、「打小人」不是非遺? 
最初,我們打算以「打小人」作為非遺主題參賽,因為這項習俗不僅深具香港特色,更吸引許多本地及外地遊客特地前往鵝頸橋體驗。然而,經過深入調查後才發現,真正列入非遺的是與「打小人」密不可分的「驚蟄祭白虎」儀式。
為了更深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,我們專程拜訪了鵝頸橋的傳承人。她向我們細緻解說了「祭白虎」與「打小人」的相輔相成:前者為傳統祈福驅邪的儀式,而後者則反映了民間紓解情感的文化意義。因此,我們決定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展出,以呈現更完整而豐富的傳統文化圖景。
二、傳承人採訪的趣味點滴 
採訪過程中,傳承人詳細解說「祭白虎」的儀式步驟,包括使用肥豬肉祭祀白虎以化解口舌是非,以及進行「打小人」儀式時必須念誦的咒語。最讓我們難忘的是,她還親自示範如何以氣勢十足的方式「打小人」,幽默地表示:「打得夠狠,小人才會怕!」我們同時注意到,現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對這類傳統儀式表現出濃厚興趣,更有人透過網絡直播進行代打小人,賦予傳統儀式新的生命力。
三、精心籌備展覽 
為了準備展覽,我們投入了大量時間進行文獻研究和實地考察,透過網絡資料和傳承人訪談,力求完整還原史實。我們特別選用互動式體驗方式,設計出仿真的「祭白虎」祭壇以及生動的「打小人」小劇場,讓參觀者猶如置身鵝頸橋般,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趣味與內涵,寓教於樂。
四、展覽籌備的挑戰 
展覽籌備期間,我們遭遇了不少困難,特別是戲劇演出所需物資嚴重不足。原本準備的假髮和戲服無法及時到位,幸好最後借到了一頂假髮,而服飾則無法解決。另外,我們曾為如何讓展覽更具吸引力而苦惱良久,最終決定以戲劇形式呈現,巧妙融入搜集到的文化資訊,成功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展覽氛圍。
五、新穎有趣的展覽形式 
我們選用戲劇方式進行展覽,打破傳統展覽形式的單調,以角色對話帶出關鍵資訊,並在角色互動中穿插輕鬆幽默的元素,有效提升觀眾參與感。參觀者到訪時,我們會進行簡介,並邀請他們親身體驗或觀看「打小人」步驟,增強互動性與趣味性。
六、獲獎感言與心得 
能夠在比賽中獲獎,我們感到無比興奮與意外,尤其是面對各支參賽隊伍實力雄厚,加上我們又是第一組匯報,難免感到壓力並有所失誤。然而,正是在克服重重困難後獲得這份肯定,令我們倍感欣慰。
回顧整個過程,儘管曾遇到意見分歧,但我們學習到如何合作、溝通及解決問題。此外,透過這次參賽,我們更加深入認識了香港有趣的歷史和文化知識,受益良多。我們學校已連續參加兩屆「小小歷史學者培訓計劃」,體驗一直豐富有趣,期盼此類活動繼續舉辦,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參與,一同發掘並傳承更多精彩的香港歷史文化。


師生一行到鵝頸橋打小人

比賽前的準備

比賽中展示‘打小人劇場’

 

 

© 2025 ECzone. 版權所有.

最佳瀏覽瀏覽器類型和版本:iOS 12+、Android 10+及最新版本的 Chrome、Firefox 和 Edge
ecz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