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园地

学校园地

「小小历史学者培训计划2024-2025」- 庞隆杰、吴梓淏、马梓浩

一、「打小人」不是非遗? 
最初,我们打算以「打小人」作为非遗主题参赛,因为这项习俗不仅深具香港特色,更吸引许多本地及外地游客特地前往鹅颈桥体验。然而,经过深入调查后才发现,真正列入非遗的是与「打小人」密不可分的「惊蛰祭白虎」仪式。
为了更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,我们专程拜访了鹅颈桥的传承人。她向我们细致解说了「祭白虎」与「打小人」的相辅相成:前者为传统祈福驱邪的仪式,而后者则反映了民间纾解情感的文化意义。因此,我们决定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展出,以呈现更完整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图景。
二、传承人采访的趣味点滴 
采访过程中,传承人详细解说「祭白虎」的仪式步骤,包括使用肥猪肉祭祀白虎以化解口舌是非,以及进行「打小人」仪式时必须念诵的咒语。最让我们难忘的是,她还亲自示范如何以气势十足的方式「打小人」,幽默地表示:「打得够狠,小人才会怕!」我们同时注意到,现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这类传统仪式表现出浓厚兴趣,更有人透过网络直播进行代打小人,赋予传统仪式新的生命力。
三、精心筹备展览 
为了准备展览,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,透过网络资料和传承人访谈,力求完整还原史实。我们特别选用交互式体验方式,设计出仿真的「祭白虎」祭坛以及生动的「打小人」小剧场,让参观者犹如置身鹅颈桥般,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与内涵,寓教于乐。
四、展览筹备的挑战 
展览筹备期间,我们遭遇了不少困难,特别是戏剧演出所需物资严重不足。原本准备的假发和戏服无法及时到位,幸好最后借到了一顶假发,而服饰则无法解决。另外,我们曾为如何让展览更具吸引力而苦恼良久,最终决定以戏剧形式呈现,巧妙融入搜集到的文化信息,成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展览氛围。
五、新颖有趣的展览形式 
我们选用戏剧方式进行展览,打破传统展览形式的单调,以角色对话带出关键信息,并在角色互动中穿插轻松幽默的元素,有效提升观众参与感。参观者到访时,我们会进行简介,并邀请他们亲身体验或观看「打小人」步骤,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。
六、获奖感言与心得 
能够在比赛中获奖,我们感到无比兴奋与意外,尤其是面对各支参赛队伍实力雄厚,加上我们又是第一组汇报,难免感到压力并有所失误。然而,正是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获得这份肯定,令我们倍感欣慰。
回顾整个过程,尽管曾遇到意见分歧,但我们学习到如何合作、沟通及解决问题。此外,透过这次参赛,我们更加深入认识了香港有趣的历史和文化知识,受益良多。我们学校已连续参加两届「小小历史学者培训计划」,体验一直丰富有趣,期盼此类活动继续举办,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参与,一同发掘并传承更多精彩的香港历史文化。


师生一行到鹅颈桥打小人 



比赛前的准备

比赛中展示‘打小人剧场’

 

© 2025 ECzone. 版权所有.

最佳浏览浏览器类型和版本:iOS 12+、Android 10+及最新版本的 Chrome、Firefox 和 Edge
ecz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