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分享

專題分享

3大要點建立幸福家庭關係

提升兒童心理健康成為近年熱話。因應11月20日「世界兒童日」,日前香港救助兒童會舉辦了一系列藝術親子工作坊,同場加映世界兒童日講座: 「茁壯孩子,自信家長:攜手重塑未來」,邀來多位專家分享促進幸福親子關係的貼士,希望孩子活得更快樂、更健康。

 

何謂世界兒童日?

「世界兒童日(World Children’s Day)」為紀念195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採納救助兒童會的創辦人Eglantyne Jebb (埃格蘭泰恩· 傑布) 所草擬的兒童權利宣言,成為廣受世界認可的《兒童權利公約》。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說:「『世界兒童日』對本會意義重大,今年以藝術為活動主題,透過不同的藝術媒介,幫助兒童健康地成長及發展。」父母是孩子最佳的同路人、最重要的他人,他們該如何建立幸福家庭關係?專家們於講座上有以下的分享。

 

貼士1. 父母要先關懷自己

不少家長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,結果更多集中孩子負面的行為事情,跟孩子溝通就產生衝突。香港救助兒童會顧問及東華學院人文學院長及教授陳自強教授說:「父母要去愛孩子,首先必須要懂得自我關懷,最簡單的說法,就是善待自己、愛自己。」怎樣實踐?記住以下三個法寶。

 

香港救助兒童會顧問及東華學院人文學院長及教授陳自強教授

 

法寶一:靜觀/專注當下

你想自己做得更好?你想孩子做得更好?可惜事與願違!你就不斷地批判自己,到頭來只會愈來愈多負面情緒。其實無人是完美的,有負面情緒也是很正常的,但不要即場放負(向孩子發怒),因為這樣無補於事。建議靜觀當下或者專注當下,容許自己接納這些負面情緒,有助疏導情緒。

 

法寶二:共同經歷

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最難教,家中事情都要自己獨力承擔,孤立無助之感油然而生。其實沒有人天生就懂教養孩子,你面對的也是其他家長的問題,近年坊間衍生不少由過來人組成的聯盟,讓一班有共同經歷的家長聚在一起,分享經驗之餘,亦有互相扶持的作用,原來在育兒之路面對的困難挑戰,你不是孤單一個。

 

法寶三:自我仁慈

自我仁慈不是只對自己好一點,或者自己甚麼都不管,其終極目的是希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或不足,但仍然努力去改善(如教養子女)。

 

當你面對教養或生活的壓力時,建議可做以下的小練習。

1.閉起雙眼,保持安靜,然後深呼吸:慢慢的吸氣,慢慢的呼氣。

2.回想一下:最近教養孩子的壓力、生活上面對的挫折,甚至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的失敗經歷,讓這些情緒一一浮現出來。

3.接着攤開雙掌,把剛才想到情緒流進掌心裏。

4.然後慢慢的深呼吸,握緊兩個拳頭,慢慢放在胸前,大力的深呼吸。

5.再慢慢的呼氣,攤開雙手,讓這些負面情緒呈現出來。

6.然後想一想:如果你身邊有一個你愛朋友,他也面對着相同的壓力,你會怎樣鼓勵他?你會不會抱抱他?拍拍他的肩膀?你記住這些說話、這些動作。

7.這時你再想想你自己:面對種種的困難,你會怎樣好像鼓勵你朋友一樣鼓勵你自己?

8.最後用雙手緊緊地抱著自己,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,感受到爲人父母,成爲孩子的重要他人(一直在吸氣呼氣。)

 

貼士2. 爸媽同心

孩子對父母的感受最為敏感,父母同心對建構孩子的幸福感相當重要。如果可以的話,要與伴侶同一條心,攜手結成聯盟,盡量為孩子作一致的決定。陳教授提醒各位家長:「就算有時雙方在管教上有不同的看法,但當另一半正在教導孩子時,你最好從旁靜觀默不作聲,切勿唱反調,事後才慢慢跟另一半冷靜溝通,千萬不要在小孩子面前爭論。」

 

更重要是明白配偶也有情緒需要,在教養上也有不足之處,彼此體諒提醒,將心比己,在平行時空溝通,和孩子一同建立幸福家庭。「我們這群不完美的父母,仍可以愛孩子支持孩子,能陪伴孩子成長是何等美好的祝福!」

 

 

貼士3. 肯定孩子三個超級特質

孩子年紀輕輕,卻擁有三大超級特質——超級忠誠(孩子天生依戀父母,對父母有無限信任,超級忠誠於自己的家庭)、超級奉獻(孩子總將父母擺在最高位置,為使他們開心,孩子不惜一切付出),以及超級愛自己的父母(就算長大後仍設法實踐父母對自己的要求)。家長對這些特質加以正視,親子關係自然更添幸福感。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張艷博士(心理學博士)說:「一個良好家庭關係的形成,其實就是小朋友最大、也最安全的成長環境。」

 


 

關於香港救助兒童會

救助兒童會(Save the Children)相信每位兒童都應該擁有未來。在香港及世界各地,救助兒童會竭盡所能,在平日及危難時刻,讓兒童健康成長,並獲享學習機會和受到保護。憑藉100多年的經驗與專業,救助兒童會是世界上首間的獨立兒童機構—致力改變生命和我們共享的未來。  

救助兒童會在約120個國家開展工作。成立於 2009 年的香港救助兒童會是全球運動的一分子,與兒童、家庭、社區和支持者合作,為香港和世界各地的兒童帶來持久的改變。 了解更多,請瀏覽我們的網站,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 YouTube

 

資料及圖片來源:香港救助兒童會

© 2024 ECzone. 版權所有.

最佳瀏覽瀏覽器類型和版本:iOS 12+、Android 10+及最新版本的 Chrome、Firefox 和 Edge
ecz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