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园地

学校园地

借运动促进族群共融 - 明爱胡振中中学

早前在电视剧集《金宵大厦2》中,有演员涂黑皮肤扮菲佣惹起全城热议,更被指有歧视之嫌。集结十多个国籍学生的明爱胡振中中学校长欧海健指,「最紧要懂得互相尊重,不是用对方语言讲句『你好』,就叫共融。」运动便是一道桥梁,如南亚版麻鹰捉鸡仔的卡巴迪,在你来我往的埋身战中,让同学渐渐打成一片,和谐共融。

明爱胡振中中学就像一个文化大融炉,外籍学生占了近一半,跟校长欧海健讲起歧视事件,他庆幸自分班开始,已将不同国籍的学生「平均分配」,让他们多了相处的机会。同时学校还成为新兴运动的基地,大玩不同国家的特色运动,如南亚版麻鹰捉鸡仔的卡巴迪、结合飞镖和保龄球特色的芬兰木棋、篮球和乒乓球混合体的匈牙利Teqball等。如欧校长所言的「每项运动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文化」,正好以「运动外交」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情谊,也学会欣赏彼此的文化。

 

推广南亚运动

外籍学生以南亚裔占了大多数,欧校长发现南亚裔同学普遍认为自己是小众,很少对外提及南亚文化。怪不得当学校力推卡巴迪时,他们均大感不可思议和不敢相信,还特地跟欧校长道谢。他说:「运动是很好的载体,不需要言语交流都可以玩,之后又有机会聚在一起饮饮食食,在过程中发现『原来大家都好近似』,多了同理心,慢慢就接纳对方的文化。」查实卡巴迪已有几千年历史,更是亚运会的运动项目之一,不时亦有国际性赛事举行,但在香港仍然被冠上「新兴」二字。

学校能成为国际新兴运动的基地,欧校长指一切都是机缘巧合,原先只想学生多些活动选择,却无形中令他们提升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,实现了校长理想中的教育理念。 「真正的教育,不是教懂小朋友ABCD、变得好叻,而是令他们能够抬高头,面向社会,面向人生。」

 

并非纯粹玩乐

即使不少南亚裔学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,有些甚至是落地生根的第二、三代,欧校长不禁慨叹,现时社会上很多人都对他们「定型」,如工作多以体力劳动为主,而来自基层的女子多在十七、八岁结婚,无书读等。体育提供一个渠道,让他们知道人生不是只有读书一路。因此学校已将新兴运动划为i-Future的课程之一,比照文化艺术、科技等活动,每周于恒常课堂里抽出两节课,让学生能够发展多元潜能。

老师和同学大都认为推广新兴运动,是文化交流、共融的体现。欧校长则在这基础上想得更多更远。 「不是纯粹去玩,希望同学在玩的过程中建立目标。运动只是一个载体,亦可以是文化艺术、科技等范畴。将来不是要赚大钱,而是为自己制造多一个选择。」他的角色就是要想尽办法为同学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性,以寻找未来出路。

 

一技之长建自信

欧校长说:「学业固然重要,但学生也可以多一门手艺,多一张证书,如成为专业的卡巴迪教练,甚至裁判等,从中建立对自己的认同感。」就如Manveer及Harmanjot两位南亚裔同学,除了享受卡巴迪的刺激好玩、透过运动跟本地同学交流之外,更进一步参加学校举办的教练课程,到不同的社区中心及学校实习,他们异口同声说:「每次看到,尤其是本地的学生喜欢玩卡巴迪,喜欢我们的文化,便感到很自豪。我们的梦想是有天能代表香港,参加亚运比赛!」从宣扬自身的文化开始,让学生建立了能够抬头挺胸的自信。

即使没有运动天赋的同学也能乐在其中,如欧校长所说,大部分新兴运动都是处于真正公正平台上进行,不会因体形、运动天赋等令表现有重大差异。文静的Jena同学一向对运动的兴趣不大,却也被芬兰木棋吸引,她笑说:「玩法简单,讲求战术和团队合作,不喜欢运动也很容易投入其中。」有次她更担当小导师,指导参观学校的小学生及家长玩芬兰木棋,从中感受到在课本上没有的满足感。

另一位以体育老师为目标的男学生,擅于打篮球的他,试玩芬兰木棋后不断练习,欧校长笑说:「他不是特别对芬兰木棋感兴趣,而是认为体育老师要懂得更多,就算他打篮球多出色,也只限于篮球,所以他决定18岁时去考芬兰木棋的教练牌。」即使学生未必成为职业运动员,但在Slash的世代,将来他们平日可当上班族,公余时就化身为新兴运动的教练,扩阔视野及人生的经验。

 

学校若有意投稿至「学校园地」,欢迎将文稿及照片经电邮传送至[email protected]

© 2024 ECzone. 版权所有.

最佳浏览浏览器类型和版本:iOS 12+、Android 10+及最新版本的 Chrome、Firefox 和 Edge
eczone